中国软件自主创新凸显五大瓶颈
今天,当中国软件产业崛起并开始腾飞时,软件产业扮演着自主创新的主旋律。然而,根据今年软交易会发布的《2007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包括知识产权问题在内,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有许多荆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超越。
产权保护问题出现在许多展商身上,尤其是大连市版权协会的展台。大连市著作权保护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协会成立10年来,仅办理了200多件软件著作权登记,还不到大连软件开发总量的1/10。这个数字让记者大为震惊。
“面对知识产权,软件行业表现出非常脆弱的一面,因为它是最终用户可能成为产品制造商的唯一行业。企业投入高额开发成本后,很容易被盗版。因此,版权保护对软件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
据了解,企业软件开发完成后,应首先进行版权登记,一般登记期限为60个工作日,然后取得《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证》。“1000元的注册费实际上只占开发成本的一小部分,但它可以为软件被盗版提供法律依据。”大连市版权保护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然而,许多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们公司过去专注于外包,没有多少独立开发。我们没有认真对待软件版权注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参展商坦言。
创新的五大瓶颈强调“创新没有保护就没有用”。在2007年关于中国自主软件创新的调查中,大多数企业报告称受到盗版的困扰,这损害了软件开发和研究企业的积极性。
报告显示,中国软件企业已进入腾飞阶段,但中国软件自主创新凸显五大瓶颈,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之一。
首先是规模小。截至2006年底,中国软件企业中,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占57.6%,年收入超过1亿元的不到5%。
第二是人才瓶颈。中国软件行业员工流动性极强,国内中小企业在人才使用上明显处于劣势。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专业人士变相的第二个培训基地,他们是很难成熟的员工,但是流失的概率很高。“我们已经成为‘黄埔军校’。新招聘的员工在我公司工作一年左右后,可能会被一些大公司挖走。”当地中小软件企业感到无助。
此外,缺乏技术也是中国软件企业的通病。据报道,国内软件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领域。平台软件和中间软件的比例较低,技术含量不高,软件产品范围相对狭窄,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然而,大量中小软件企业往往陷入生存困境,这严重阻碍和限制了它们的创新能力。大多数本地软件企业在较低的级别上做大量重复性工作,这是一种小型的车间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根本无法进行直接生存的软件技术创新,许多企业几乎没有R&D投资。
报告披露,资金短缺也是困扰本土软件企业创新的一大难题。我国许多软件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只能依靠投资少的短期项目来维持运营,无法进一步开发投资大、风险高、回报高的大型软件项目。由于软件项目维护周期短,需要不断升级,软件企业后期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的极大制约。
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议在深入研究本土软件企业的创新焦虑并与印度软件产业的成长路径进行比较后,报告提出了提升中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诸多建议。
首先,它要求从政策层面加强对软件企业的支持。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软件出口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关于公布2003年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名单的通知》等政策,但中小企业在具体实施中往往难以得到支持。报告建议扶持中小企业,以产业扶持基金等多种形式支持和鼓励地方软件企业。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中国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外部环境。报告建议企业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政府可以在政府采购中扩大本地软件的采购范围。
第三,加强软件人才的培养。同时,充分发挥软件园在地方软件企业自主创新摇篮中的作用。报告还建议,对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评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不应搞终身制;成立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专家组,对国家软件产业的发展和绩效进行动态检查和定期评估。失败的将取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称号。
上一篇:施耐德电气隆重推出全新空气断路
下一篇:微型热声发电机 可将热变成声波
标题:中国软件自主创新凸显五大瓶颈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