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航程漫游机器人提高极地科考装
中国机器人在南极成功完成首个30公里自主行走实验后,远程漫游机器人已成功完成所有实验工作,并于近日返回沈阳。
远程漫游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中国机器人在南极的首个30公里自主行走实验,并于近日成功完成了所有实验工作,返回沈阳。这是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目前,机器人具有初步应用能力,将成为未来中国南极科研的重要设备,进一步提高中国极地科研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这次,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卜春光和博士生陈成作为极地机器人项目的现场负责人随队前往南极。这是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极地机器人研究小组自2007年以来第二次登陆南极大陆。本实验是对实际远程漫游机器人系统设计的初步验证。从2011年12月9日到2012年2月5日,南极野外实验持续了59天。同时,研究人员完成了机器人行走机制、环境感知与自主控制、冰探测负载整合的测试与验证,并完成了中国机器人在南极首个30公里自主行走实验。据了解,根据南极实地实验和后续工作计划,项目组还将于2013年至2014年与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一同前往南极,正式在南极埃默里冰架区开展机器人实际应用实验。

#page#
在远程冰冠漫游机器人的设计中,研究者注重自主创新,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可维护性。在机器人本体设计中,首次采用阻尼底盘、三角履带、方向盘、全时四驱动和油驱动技术,解决了长距离、高速稳定行走、高效驱动和高效能源利用的问题。在自主控制系统设计方面,安装了高数据率、高分辨率的激光传感器,开发了自主环境感知、自主规划和控制等算法和软件,完成了机器人周围环境地形图的绘制,识别并避开障碍物,使机器人成功自主行走。铱星数据通信技术也用于机器人通信系统的设计,满足远程监控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率先在中国开展南极地面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并在“十二五”期间继续获得资金支持,在南极埃默里冰架600 km× 100 km区域开展机器人探测任务,实现了从关键技术研究、样机开发到科研设备设计的飞跃。

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多数野外调查任务需要在野外进行,南极野外环境极其恶劣,严重威胁着调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阻碍了科研数据的获取和科研活动的开展。远程漫游机器人作为一种典型的地面自主移动机器人,可以携带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自主移动到指定的科研区域,帮助科研人员完成气象观测和冰层厚度测量等科研作业。作为一种智能化、自动化的科研设备,它可以辅助和替代科研人员完成大规模、长期、远距离的野外科研任务,这是科研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工业机器人借助物联网赢得更大市
标题:长航程漫游机器人提高极地科考装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5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