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当前栏目:新闻|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20-08-16 22:00:02|阅读:

当201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容量达到9500台,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4万台时,关于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讨论被提上日程。

当201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容量达到9500台,拥有量超过4万台时,关于 机器人产业化的讨论就提上了日程。


创新应用空

从国内和全球的角度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及其零部件工业。7月,在上海召开的2012中国机器人产业促进会上,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课题专家组组长王表示,70%~80%的工业机器人最初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其次是电子、化工、装配等行业。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工业机器人最早的应用主要是在危险和高精度的工业领域,如汽车生产线的喷漆和焊接。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一般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例如,abb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和模块化制造系统及服务供应商,其在全球的装机容量已超过20万台。自1994年以来,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外国品牌,经过近20年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汽车行业,他们每年都在探索新的应用领域。例如,在3c行业,abb机器人瞄准ipad和其他高端产品。金属外壳经过激光焊接和抛光;abb最小的机器人Irb120被用于在雷柏科技深圳工厂的生产线上组装usb插头、连接器和鼠标垫。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把握汽车行业以外的客户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是沈阳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新)的产品策略。宋新总裁曲道魁在接受《中国工业新闻》采访时表示,清洁机器人是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清洁机器人指的是在高环境清洁度下工作的机器人,甚至是真正的空环境。这种机器人技术难度高,对材料、润滑、控制和可靠性要求高,价格高。目前,清洁机器人主要用于生化制药、太阳能芯片制造、集成电路等行业,不同于常规环境下的一般工业机器人。由于宋新是中国唯一一家生产这种机器人的企业,因此生产形势很有希望。去年,宋新生产了130个清洁机器人,今年预计产量将达到200~300个。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数控)凭借其十多年来在数控系统方面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在机床行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据了解,目前,机器人在广州数控系统中的应用涉及到机床的很多装卸环节,广州机床厂、上海第三机床厂等国内很多机床制造商已经成为其用户。同时,广州数控还与几家机床厂讨论了战略合作。“机床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很大。我们希望与机床厂长期广泛合作,使用和代表我们的机器人,并大量推广它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机床厂的积极性都很高,”广州网通副总经理李在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中国工业机器人形成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创新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这是机器人产业推广大会上发言人的共同观点。前科技部副部长马松德在讲话中表示,中国的劳动人口在2015年开始下降,机器人作为一个行业必须进入更多领域。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吴桐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应该更加注重新产业的应用和民生。在一般工业应用的新领域中,例如光伏工业、动力电池制造工业、食品工业(包括酒类、饮料、乳制品工业和糖)以及化学纤维、玻璃纤维、砖和瓦制造、硬件抛光、冶金铸造、医药和其他工业,存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力的环节和/或房间。民生应用主要指服务机器人。吴桐说,由于近年来一般工业需求的增长,中国制造业中使用的工业机器人的比例已经增加到60%,这为未来的工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产值应实现突破

“如果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规模达不到50亿到100亿元,就很难形成一个产业”,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协会主席Xi·贾成说。然而,从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容量为9500台,但吴桐表示,这一数字是保守的,他估计至少为12000台。即使以12000台为基数,以30万元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平均价格,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最好年份的销售额也只有36亿元,仍然难以达到产业化规模的下限。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此外,从目前国内机器人的应用比例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为6%,日本为33%,美国为16%,德国为14%。总的来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仍然是一个新兴产业,离规模化、批量化和产业化还很远。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能实现工业化吗?王分析,以每台工业机器人30万元的价格为例,每年的维护服务费为2万元。技术工人的月薪是6000元,也就是一年72000元。在过去的10年里,机器人夜以继日地工作,花费了50万元。而它的成本,在10年内分摊下来,机器人的成本只有劳动力的23%。尽管从这个角度来看,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将会有很大的增长。但是,从目前国内机器人的生产模式来看,如果单价不降低,产业化的形成将面临挑战。王说,在机器人的四大部件中,本体的成本占22%,伺服占24%,减速器占36%,控制器占12%。在三大关键零部件中,进口比例相对较高,尤其是减速器基本上被两家日本公司垄断。因此,中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成本相对较高,每个机器人大约27万元。如果企业每年只有100台的规模,就很难形成价格优势。如果年产量达不到500~1000台,最好不要干预机器人行业。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page#


在20世纪90年代,当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着火时,他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几十年前,当机器人最终成为燎原之火时,制造商团队已经搜索了几次沙子。在一些企业最终能够站稳脚跟之后,我们面临的是如何打造一个完整的机器人产业。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培育机器人产业

今年,国家颁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是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该计划,201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约1.6万亿元,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15%,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将占装备制造业的25%。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在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具体阐述:克服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开发工业机器人工程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巡视员李本建表示,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行业的长期发展项目为平台和载体,系统推进智能技术、智能装备和数字制造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大跨越。具体来说,分为两步:第一步,从2012年到2020年,数控将基本普及,智能制造设备的产业化将在多个领域实现,为中国制造模式的转变奠定基础;第二步,从2021年到2030年,全面实现数字化,在主要领域全面实施智能化制造模式,基本形成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毫无疑问,国家对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但该产业中更常见的反映集中在具体产业政策的出台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蔡伟慈表示,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部门的粗略统计分析:2010年,中国进口机器人23400台/5.28亿美元,进口额同比增长130%,进口额同比增长69%;贸易逆差为4.7亿美元。2011年,进口机器人3.8万台/8.66亿美元,进口量比上年增长62%,进口量比上年增长64%;贸易赤字上升到7.35亿美元。可以看出,工业机器人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整个机械工业的平均水平。在这种背景下,机器人的需求前景无疑是值得期待的,所以我们呼吁国家为工业机器人制定计划。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作为机器人企业的代表,曲道魁的发言比较具体。他说,从“七五”到“十五”期间,国家几乎每年都对工业机器人给予宏观支持,但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对产业和产业给予实质性支持,更多的只是一些项目支持。

此外,业界对外国企业垄断国产机器人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蔡伟慈用“所有具有智能色彩的产品都是进口产品”来描述当前的行业格局。吴彤说,目前,“家用机器人仍在上升。”他说,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特别是减速器,90%是由两家日本公司垄断的,这两家日本公司还与世界主流机器人制造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限制了合作以外的制造商的供应。然而,目前包括台湾在内的几家国内外公司正在开发相关产品,预计将于今年和明年投放市场,这有望降低机器人的成本。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数据显示,世界上机器人的年产值约为300亿至500亿美元。尽管中国去年的增长率高达50%,但中国机器人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并不高。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和消费国的预测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如果工业化不能找到一条有效的道路,这个预测实现的日子将离我们更远。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提上日程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4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