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自动化路难行但必须走
早在2010年,广东省东莞市委就向广东省委提交了《防止传统模式回归的十大途径》的意见,表明东莞希望努力成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产业化理念。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希望制造业能够突破传统的商业模式,走出高效率、高附加值的道路。其中,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操作模式,即自动化,是东莞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早在2010年 ,广东省东莞市委就向广东省委提交了《防止传统模式回归的十大途径》的意见,表明东莞希望努力成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产业化理念。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希望制造业能够突破传统的商业模式,走出高效率、高附加值的道路。其中,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操作模式,即自动化,是东莞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各方的合作下,东莞的制造自动化发展迅速。目前,几乎所有的制造行业都在试图用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有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功。然而,在传统的玩具制造行业和服装行业,机器人很难展示自己的魅力。一些企业主认为,不断变化的风格无法有效突破固定动作机器人面前的技术瓶颈。尽管如此,机器人在前线作战中的应用仍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行业状况
服装企业不能完全依赖自动化
东莞寮步普瑞亚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日本代工服装厂,自动化普及率达70%~80%。然而,一些手动链接必须手动完成,所以即使自动化也需要一千多名装配线工人来操作。茶山奥诺思服装企业目前还没有实现自动化,负责人解释说,除了服装行业不断变化的风格之外,稳定的订单可以保证在自动化方面的有利投资。
东莞纺织协会会长姚认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行业的整体成本已经上升。劳动力短缺将在订单高峰期出现,迫使企业将传统劳动力升级为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然而,纺织工业很难修复大量的自动化生产线。“在下一季,流行风格将会改变,许多环节仍将由手工完成。”据了解,目前实现自动化的企业一般都是大型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有丰富的订单来源和固定的生产线。
羊毛工业:自动化带来质变效应
与服装和纺织工业相比,大朗羊毛工业的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带来了质的变化。
据了解,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 大朗镇只有成百上千台数控织机,而数控织机正以平均每年数万台的速度进入大朗毛纺织企业。使用数控织机可以为企业节约60%~80%的成本。兴业、戚颖等大朗知名毛纺织企业拥有1000多台数控织机。
随着数控织机的普及,大朗共有59个数控织机品牌成立了9个生产企业、 54个销售机构和5个独立的维修服务机构,大部分集中在银朗北路,形成了一条长约1.3公里的数控织机专业街,使达成为华南地区数控织机的集散地。
低利润行业急需自动化
“许多机器制造商错误地认为,传统的低利润制造商对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可能非常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事实上,大多数低利润制造商都愿意进行设备自动化改造,以弥补低利润行业自动化率低的不足。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高尔夫是一种高端奢侈品,而产品制造空房的利润一定很大。然而,东莞高尔夫运动用品行业协会“掌舵人”王皓透露,“高尔夫产品制造业20%的利润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厂商只有5%~15%。”他指出,在高尔夫运动用品行业,自动机器取代手动机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谁先用,谁就能领先。当然,初始投资成本更高。
应用前景
机器代工的潜力很大,有必要留住人才
据中国东莞龙浩高尔夫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尔夫运动产品的生产中,除了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参数比较和标准监督等工作外,许多连锁店迫切需要自动贴牌生产。“除了碳材料的生产,它还享有较高的机器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地位,并且仍然缺乏用于研磨和涂漆材料(如车棚和灯泡)的研发设备。”企业主王浩表示。
最近,东莞丽晶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正忙于设备更新。总经理李永云告诉记者,他们的行业正在升级机器,总成本几乎是以前的两倍。例如,他们工厂的更新持续了3个月。“更新后,生产效率提高了40%,劳动力数量减少了一半,耗电量也减少了。”
李永云表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没有人愿意在生产设备链上“落在后面”。毕竟,使用先进的设备是时代的潮流,谁不使用它,谁就会被行业淘汰。
目前,许多企业严重缺乏工作岗位,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它们不得不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五年前,一条生产线上有60名员工。五年后,这条生产线可能仍有60名员工。”王浩解释说,一般来说,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工人的数量,但今天的员工“勤奋”的能力下降了,一些设备可能是自动化的,但个别员工的生产力下降了。
不管这台机器有多先进,它都需要人工操作。技术水平越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就越高。“有时候,努力培养的人才在完成学业后,并不指望成为别人的‘结婚礼服’。”这位高管表示,为了留住人才,企业已经从设备和硬件转向薪酬比较和人情。当所有的努力最终耗尽时,员工将最终受益,企业的成本压力将再次出现。
科研企业帮助
传统制造业
数据显示, 自2008年以来,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累计R&D投资497.1亿元,新增R&D机构44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5家,新增境内外专利授权3341项,其中R&D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3%,专利授权总数居广东省第二位。这里所说的R&D实际上是自动化设备的创新,它带来了技术创新。
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正是因为自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有远见的企业才会选择进行技术创新。自2008年以来,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培育了2257个自主品牌,收购了397个国外品牌。全市300强出口企业基本实现了“设计+生产”的经营模式,odm自主品牌制造产品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的60%以上。所有这些变化都离不开自动化趋势的发展。
上一篇: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安全保护
下一篇:工业自动化快速普及有望弥补制造
标题:广东东莞:自动化路难行但必须走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