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部分大型企业对机器人需求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广州市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到2020年,广州将培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1000多亿元的智能设备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对机器人有很大的需求,但中国尚未完全掌握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这已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
3月3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广州市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到2020年,广州将培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1000多亿元的智能设备产业集群。
广州机械研究所工程师、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及应用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周朝森表示,广州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制造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已成为该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建设1000亿元产业集群
根据《意见》,到2020年,广州将“成为全省智能设备制造业发展的先导区,成为中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产业基地之一。”
具体而言,广州应建设年生产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10万台(套)的产业集群,培育1~2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5~10家相关配套骨干企业,建设2~3个工业机器人工业园。
研究员李君华表示,广州是沿海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机器人的需求位居全国前列。在机器人R&D和制造方面,广州的一些公司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可以说,广州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是整个国家的风向标。
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大企业对机器人有很大的需求。美的空调整部相关人员去年9月告诉记者,美的空调整将依靠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人员将从2011年的5万人减少。到2014年,这些工人将达到25,000人。此外,富士康之前也提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希望用机器带取代人力。
根据意见,到2020年,广州80%以上的制造企业将使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广州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易茗表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正以30%的速度增长。在广州发展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产业可以有效应对要素和人力成本的上升。
关键部件的不成熟技术
虽然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但中国在发展这一产业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李君华说,总的来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业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先进水平,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制造的技术力量相对分散。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仍然很低,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其中,就核心技术而言,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无法完全掌握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困境。周朝森告诉记者,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包括三个部分,即减速器、电机和控制器。其中,所有高端减速机零部件都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企业的性能和稳定性远远落后于国外。虽然电机和控制器技术相对成熟,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
李君华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的技术状况是高端技术研究能力不强,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基础技术推广不够,导致制造能力相对较低,无法实现精细加工。
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将是该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强调要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上取得突破。
然而,要取得突破并不容易。李君华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工业机器人的热门领域,但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相对较少,企业很难形成合力。
以广州为例,李君华认为广州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没有产业集群效应;其次,品牌影响力不够,一直受到外国品牌的压迫。
周朝森指出,广州机器人行业有20到30家上中游相关企业。目前,广州工业机器人的核心产值相对较小,约为230亿元。
李君华认为,要克服工业机器人行业中的诸多问题,首先,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技术上,集中精力在某一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从而形成一种逐步接近国外品牌的方式;第二,注重产业链的拓展,R&D上游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可以延伸到下游应用领域,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第三,产业应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此外,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明确的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良好的信贷、税收等投资环境。
上一篇:数据中心自动化利与弊分析
下一篇:教育与培训制度——德国制造业长
标题:珠三角部分大型企业对机器人需求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