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启动“制造强国战略研
中国制造的“短板”在哪里?如何变得更大更强?“中国制造2025”是德国工业4.0计划的翻版吗?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一期总结暨二期启动会21日在北京召开。专家表示,如果研究的第一阶段是“诊断”中国制造业,那么第二阶段旨在为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开出“药方”。

中国制造的“短板”在哪里?如何变得更大更强?“中国制造2025”是德国工业4.0计划的翻版吗?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一期总结暨二期启动会21日在北京召开。专家表示,如果研究的第一阶段是“诊断”中国制造业,那么第二阶段旨在为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开出“药方”。
大但不结实
2013年,中国工程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了“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担任组长,有50多名院士、100多名专家参加。
“院士和专家们进行了两年的深入研究,形成了高质量的阶段性成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供了重要支持。”MIIT副部长毛伟说。
就数量而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大不等于强。我们产量大,但产品质量不高。能够进入世界前列的高铁和通信设备的比例非常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还有很大差距。核心技术薄弱,缺乏通用技术。”朱对说道。

例如,中国80%的高端芯片依赖进口;生产一部178.96美元的苹果手机,负责组装的中国公司只得到6.5美元;中国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所有发动机都是进口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认为,中国制造业在六个方面是大而不强。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其次,它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有些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知名品牌少;产业结构不合理;能耗高,环境污染大;企业信息化水平低。

"三个步骤"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调整结构”的主战场。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夯实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大国转型。
”项目组提出了中国未来进入制造大国行列的“三步走”战略目标:2025年,中国将进入制造大国行列;2035年,总体水平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的中等水平;2045年,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前列。”朱对说道。
根据制造能力的特点,工程学院21日发布的《制造能力战略研究综合卷》构建了制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指标体系的分析,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中,美国制造业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方阵中。中国、英国、法国和韩国位列第三。

如何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计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即将正式发布。该战略规划确定了五个重点项目,即建设国家制造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强工业基地、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以及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空航天装备等十个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为核心,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为主要方向。上述重点项目和十大领域是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起点和关键突破口。”周济说。
1 2下一页
标题:中国工程院启动“制造强国战略研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19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