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当前栏目:新闻|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20-08-31 06:18:01|阅读:


由于不同行业的生产流程不同,不同行业的智能状况也不同,智能工厂有几种不同的建设模式。

首先,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到智能工厂

在石化、钢铁、冶金、建材、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内在动力在于产品质量可控,注重从数字化生产建设开始,从产品末端控制转变为基于质量控制要求的全过程控制。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是:

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一是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在制造、过程管理等单一环节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过程的动态透明可追溯系统,在统一的可视化平台上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跨部门协同控制。

二是推进生产管理一体化,构建企业cps体系,深化生产经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整合,推进内部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第三,促进供应链协同,根据原材料采购和配送的需求,将cps系统扩展到供应商和物流企业,横向整合供应商和物流的协同资源和网络,实现外部原材料供应和内部生产配送的系统化和流程化,提高厂内外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四是整体打造大数据智能工厂,推进端到端集成,发展个性化定制业务。


第二,从智能制造生产单元(设备和产品)到智能工厂

在机械、汽车、航空空、船舶、轻工、家电和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扩大产品价值,空以单一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为重点,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

首先,推进生产设备(生产线)的智能化,通过引入各种满足生产需要的智能设备,建立基于cps系统的车间级智能生产单元,提高精密制造和敏捷制造能力。

二是拓展基于产品智能的增值服务,利用产品智能设备实现与cps系统的互联,支持产品远程故障诊断和实时诊断等服务。

三是推进车间级和企业级系统的集成,实现生产经营的无缝集成,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开展基于横向价值网络的协同创新。

第四,推进生产和服务一体化,实现基于智能工厂的服务转型,提高产业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从个性化定制到互联工厂

在最接近用户的家电、服装、家居等消费品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点是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专注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的创新。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是:

首先,推广个性化定制生产,引入柔性生产线,搭建互联网平台,促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深度互动,广泛收集需求,基于需求数据模型实施精益生产。

二是推进设计虚拟化,依托互联网逆向整合设计环节,开辟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数据链,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化生产流程。

三是促进制造网络协同,改变传统的垂直组织模式,以扁平化、虚拟化的新制造平台为纽带,聚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发远程定制、远程设计、本地生产的新型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97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