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当前栏目:新闻|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20-08-16 20:54:01|阅读: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选择了中央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而西门子选择了上海电气。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选择了中央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而西门子选择了上海电气。

2010年9月28日,通用电气与哈尔滨电力集团的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公司宣布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主要为中国市场开发和制造风力涡轮机。

作为世界上主要的风力发电设备供应商,通用电气在世界上已经安装了超过14,000个风力发电厂,在中国安装了近1,000个。然而,近年来,随着华锐风电、金风、东方电气等国内风电机组制造商的快速发展,包括通用电气在内的许多外资企业由于在一系列大型风电特许项目的投标中缺乏价格优势,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在通用电气看来,选择与哈尔滨电力有限公司合资将有助于其降低风力涡轮机的制造成本,并在未来开拓新兴的海上风力发电市场。对于哈尔滨电力有限公司来说,引进ge成熟的品牌和技术可以更好更快地弥补其在风电领域的不足和滞后。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今年6月9日,其合资企业哈尔滨通用风能(江苏)有限公司竣工投产,主要从事潮间带及近海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据江苏省当地媒体报道,该公司预计2012年销售额将达到10亿元,新订单将超过15亿元。

今年7月,上海电气与西门子举行了风能合资公司的开业典礼,宣布两家合资企业——西门子风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双方正式开始在风电领域开展合作。

根据双方的协议,西门子风力发电(上海)有限公司将为中国市场和西门子全球供应网络开发和生产风力涡轮机;上海电气风能将负责中国风力发电设备的销售、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及相关业务开发和服务。

作为海上风力发电的全球领导者,西门子在风力涡轮机技术、企业管理、市场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2010年,西门子在上海建立了风力涡轮机叶片制造基地;2011年,它赢得了中国首个海上风电订单,同年10月,其风电集团亚太总部落户上海。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外国公司只占49%的股份,事实上,他们用技术换取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西门子打算通过上海电气的渠道抢在其他竞争对手之前抢占海上风电。“与上述两家公司相比,我对西门子和上海电气更为乐观,因为上海电气之前就有风电业务。”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但在他看来,这种与竞争对手的合作与其说是自愿的,不如说是被迫的。

由于电力市场相对封闭,他们不得不寻求捆绑销售。如果条件允许,外国投资者更喜欢自己动手。这一选择是否会胜出,每个人是否会开心,以及他们未来是否会在中国乃至全球风力发电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待观察。"

#page#


查看转换[/s2/]

有人将其归因于“外国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的飞行潮”。

但事实上,这种趋势可以追溯到四五年前,甚至更早。

为了降低风电投资成本,促进当地风电制造业的发展,国家要求风电特许项目设施的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然而,这一政策被认为促成了2008年国内风力发电设备的累计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企业。

2009年,一份行业杂志写道:“外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在中国:是扎根还是撤退是一个大问题。”一位参与创作的作者告诉记者,由于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品牌,很多外资都非常纠结于风电特许经营权项目,很难中标,也很让人爱恨交加。虽然他们口头上强调要在中国扎根,但他们的态度不是很明确。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可以说,外国制造商在这一事件后从未放慢脚步。”他分析说,中国的风电市场也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系统,很多外资都不适合,有的已经适应了。

齐合升也有同感。如果你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市场,“退而求其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他看来,随着国内风电厂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设备质量的不断提高,与本土风电厂商相比,外资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唯一的优势是质量和技术,但有些服务跟不上这种严重的伤害。而且,它的售价一直远离本地企业,成本也没有完全降低。”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一些分析师将外国制造商市场份额的急剧下降归因于本地制造商打着成本效益的旗号发动的价格战。近年来,随着大量国内企业的产品投放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下,特别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整机价格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到2011年的3700元/千瓦以下。风力涡轮机价格的不断下降不仅迅速降低了该行业的毛利率,还直接推高了当地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的市场份额。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然而,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开发商龙源电力集团的总工程师杨孝生表示,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缓慢,产品无法适应中国当地的国情,也无法跟上中国风力发电市场的快速变化,这些都是背后的真相。

当中国的风力发电开发商争先恐后地争夺风力资源时,外国资本忽视了这一强劲需求,不愿大规模推出风力涡轮机;当中国风力发电市场成熟,大型机组成为发展方向时,外国投资者仍坚持原来的模式,不愿将其大容量机组和技术推向中国市场;当中国政府决定测试海上风力发电时,外资企业因为价格和技术等因素而关闭了大门;当一些地区有特殊要求时,如低温、防风沙、防台风等,外资不能像当地企业那样灵活定制。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短短5年,中国已经走过了欧美国家15年完成的风电发展之路。显然,中国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远远超出了外国制造商的想象。

尽管外资抱怨中国的政策支持和地方关系,但它们还是纷纷转向大容量机组和海上风力发电。已经被早期采购图纸消化吸收的当地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已经逐渐成长为一股能够与外国资本竞争的力量——大量迅速崛起的当地制造商。

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目前,市场上的2.5兆瓦和3兆瓦机型基本上被联合电力和华锐风电所垄断。因此,如果没有渠道,外国制造商的日子将变得越来越艰难。”一位熟悉风力发电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风电向稳定发展的转型,市场竞争向理性回报的转变,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等核心价值将再次被市场所重视,国外厂商也不是没有翻身的机会。

“然而,如果外资制造商不及时转型或采取其他措施调整其战略,它们只能在全球经济持续下滑、中国风电设备产能过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失去中国。”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西门子、通用携手本土企业共拓风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49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