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控业市场发展现状
国家高度重视工业控制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工业控制产业的市场政策。
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工业控制产业的发展,对工业控制产业的市场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然而,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力量低下等因素,中国工控市场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局面,涉及电力、水电、石化、医药、汽车、航天等多个产业领域。

2011年,中国工业控制市场规模为1952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到3875亿元。市场前景可观。
中国工业控制产业链的两端——底层现场仪表和上层综合自动化软件[/s2/]是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由于缺乏国内统一的标准硬件和基础软件支持,工业控制软件受到不同技术规范执行平台的束缚,软件产业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

可观的市场前景与巨大的实力差距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这让人们看到了国内工业控制行业的薄弱环节,产品内在质量和技术力量的缺乏,以及工业控制行业的发展是否真的如预测的那样,这让人们感到疑惑。要打破这种疑虑,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中国工控企业的“内在性”,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掌握全面的工控软件,尤其是尖端技术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不愿意不惜成本使用信息技术,而大企业选择国外工业控制系统,走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之路。

由于缺乏国内统一的标准硬件和基础软件支持,工控软件受到不同技术规范执行平台的束缚,软件产业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同时,他还指出,相关软件技术的资源整合过程与信息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大而不强,高端技术和市场掌握在国外大企业手中,这是中国工控企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国内控制系统很难进入重大项目的重点核心主体项目。只有加快工业控制软件的技术标准化进程,特别是控制配置和执行环境的标准化,才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国内工业控制软件的技术成熟度和竞争力,提高国内工业控制产品的水平

#page#
经过几十年的大浪,世界工业控制行业形成了寡头垄断局面,少数跨国公司大规模生产,瓜分全球市场。例如,西门子、abb、霍尼韦尔、三菱、凤凰等。经过了市场的洗礼,他们的工业控制产品都声称具有dcs/plc/fcs功能,并在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赢得了市场声誉。

未来,集成化、标准化和高通用性将是工业控制软件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工业控制软件与执行环境的高度耦合严重制约了工业控制软件技术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国家和企业层面都倡导科技创新,但工控软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厂商都不是独立的软件产品供应商。因此,软件和硬件的分离以及从统一形式到实现兼容性的技术标准的推广将最终导致与事务处理软件行业相同的目标。

上一篇:英特尔眼球跟踪技术 用眼球操作
下一篇:“物联网”热遭遇企业冷思考
标题:我国工控业市场发展现状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4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