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机消费潜力大
中国电机年用电量已超过2万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0%和工业用电量的80%。提高电机的能效和推广高效电机被认为是当务之急。
数据显示,中国电机年用电量已超过2万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0%,占工业用电量的80%。提高电机的能效和推广高效电机被认为是当务之急。
在1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为全国能源消费划了一条“红线”。
业内人士认为,能源总量控制实质上是通过能源约束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总能耗的70%由工业消耗,因此工业转型升级和大力推进工业节能是关键。
迫切需要提高电动机的能效
最近,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会议上,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将重点做好七项工作,其中一项是以《汽车能效提升计划》为抓手,组织实施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

中国电机工程研究院的专家告诉记者,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电机制造大国,掌握了高效和超高效节能电机的生产技术,但总体而言,行业竞争力仍然较弱。电机数量大、能效低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电机的使用中,也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因此推广应用高效电机迫在眉睫。

“高效电机的能耗比普通电机低20%-30%,但中国高效电机的市场份额只有10%。在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下,大力推广高效电机意义重大。”大连电气集团的一名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据报道,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在使用标准低于三级的普通电机。受R&D投资大、制造成本高等因素影响,高效节能电机价格居高不下,无法有效推广,进一步拉大了我国目前电机能效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信息不对称、观念错位、市场不规范、节能意识淡薄也成为推广的障碍。

赛迪咨询(CCID Consulting)研究员王秋实认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产业作为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导产业,必将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代表节能和环保的高效电机的推广将继续增加。

财政补贴和强制性标准的结合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研究和发布激励政策,以推广高效电机。为了促进高效电机的普及,国家从2010年6月开始对高效电机实施财政补贴;为了实现2011年推广3177万千瓦高效电机的目标,当年3月提高了补贴标准。
据说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主要采用财政补贴来支持高效电机的推广和快速启动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从节省下来的电费中采用固定补贴或折扣补贴,以鼓励用户购买和使用高效电机,同时逐步提高能效准入标准。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超高效电机已经在美国普及。

#page#
湘潭电气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电机的应用外,国家有关部门还修订了电机、风机、水泵、空压机等产品的能效标准,并通过这些标准促进了电机能效的提高。
根据gb18613-2006《电机行业标准》,自2011年7月1日起,电机行业将能效等级2(高效电机)作为强制性标准,低于能效等级2的电机不得生产和销售。根据新的国家标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级”,中国也禁止大量生产Y、y2和y3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系统节能“十二五”规划。在该计划中,ie2的增长目标设定在2015年,整个ie2电机将达到整个电机市场的80%以上。

同时,相关部门还下发了多批高能耗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推动淘汰落后机电设备的进程。
在业界看来,国家采取了补贴和强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电机能效标准,鼓励发展高效节能的电机市场。
促销面临实际问题
国家中小电机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电机是各种设备的动力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等各个领域。作为能源,它是能源消耗的源头。电机能效的提高不仅可以直接节约大量电能,还可以带动压缩机、泵、风机等设备提高能效水平,从而提高我国整个设备制造业的能效水平。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有国家财政补贴,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例如,补贴是否充足,补贴是否能落实到位等。,此外,还有市场法规和节能理念。”
根据介绍,高效电机实际上是在普通高效电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优化电机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转子结构,优化电磁场设计,电机的工作效率比普通电机提高了5-7个百分点。由于新冷轧硅钢片的采用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铜及相关材料的增加,成本平均比传统电机高20%-30%,这对于一些下游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成本是高效电机难以推广的突出问题。

然而,一些电机制造商告诉记者,同样规格的高效电机(不含财政补贴)的市场价比普通电机高20%左右,稀土永磁高效电机的市场价比普通电机高40%左右。然而,从电机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最初的购买、安装和维护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0%左右,而运行所需的电力成本将占90%左右。“选择高效电机可以大大节省电费,这实际上更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在负责人看来,节能意识和理念也是目前推广高效电机的难点所在。

因此,一些专家建议,除了做好补贴工作外,还应建立一个推广高效电机的新机制。从生产方面入手,着眼于需求方面,采取多种手段,促进高效电机的发展。
上一篇: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
标题:高效电机消费潜力大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4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