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当前栏目:新闻|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20-08-16 19:36:02|阅读: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已成为科技进步的必然,是发展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应对资源和环境的挑战开辟了新的途径。

无论是能源、材料、生物还是其他领域,它们都面临着新信息技术带来的行业变化,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已成为科技进步的必然,是发展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应对资源和环境挑战开辟了新的途径。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支撑和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动力和推动力。只有两者深度融合,才能满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要求,实现产业革命。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在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的一家工厂里,128个高度灵活的工业机器人无休止地工作着,从事着工人们无法完成的精细工作——

全球工业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深化,西方发达国家在振兴制造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依靠科技创新,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寻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一些外国学者甚至说,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在未来20年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困难。我们对此应该有强烈的紧迫感。”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讨论了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也表明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制造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性。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看看当今世界的顶尖企业。受益于数字智能技术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苹果通过产品模式创新和各种最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成功引领了信息产品的发展方向。另一个例子是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它引发了一场页岩气革命,对世界能源格局乃至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反,一些优秀的国际顶尖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因为它们未能及时把握住新一轮工业革命。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瓶颈。其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直处于技术跟踪和赶超状态,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掌握,这是导致中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弱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在“中国制造”之前加上“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抓住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努力在创新和综合竞争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制造业也有许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条件。周济指出:“首先,中国制造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第二,中国的制造业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体系。第三,中国始终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掌握了制造业数字化的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基础雄厚。第四,中国在制造业人才建设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第五,中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天堂、陆地、海洋等。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巨大创新能力。”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原始创新。未来,中国制造业需要在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核心技术上实现战略突破。

中国自主开发的海洋石油981深海平台,能在3000米的深海中顺利钻井,即使钻到12000米的地下,也能在大风大浪中站住脚-

#page#


数控技术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主要涉及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其中,以数控和智能机械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创新非常重要。

数码相机是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传统产品的一种模式:前电影行业霸主柯达公司(Kodak Company)于1975年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但由于战略决策失误,未能及时将这项技术创新推向市场。最后,带着传统电影业被数字技术颠覆的痛苦,柯达公司今年宣布破产。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事实证明,只有充分认识到产品创新对企业和制造业的极端重要性,我们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数控机床是应用数控技术创新机械产品的范例之一。以注塑机的数控化和智能化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年生产能力的70%以上,但在高端产品方面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注塑机的发展已经演变为全电动型。这种数控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按需供能,降低功耗40%-80%,并且具有加工精度高、稳定性好、生产效率高、噪音低、无污染等优点。进一步智能化的数控注塑机进一步实现了自动工艺优化、自动产品分拣、自动工艺监控等功能。取得了较高的效率、精度和节能效果。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数控技术正在使机械工业从电气化时代跳跃到数字化时代。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技术将使机械行业从数字时代进入智能时代。”周济说。

数控技术给机械产品带来了深刻的革命。由于数控机械增加了“大脑”,它可以在功能和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最终实现智能化,从而带动机械工业的升级。

在可预见的未来,数控产品将适用于各行各业机械产品的综合创新,从食品、饮料、农副产品、日用化学品等特种设备,到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运输设备,乃至工程、农业、港口、医疗机械等。对于提升我国中、低档机械产品,提高各种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数控技术将发挥巨大优势。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年产量超过3亿件毛衣,最多需要50万人工作。如果使用所有的数控针织机,30,000到50,000人可以生产同样数量但质量更好的毛衣-

中国制造需要迎头赶上

数控可以使机械产品的“大脑”更加精确,这也为中国高端机械产品开辟了广泛的创新。以信息设备制造业中最关键、最复杂、最昂贵的光刻机精密工作台的开发为例,超精密工作台是光刻机的核心关键设备,其精度几乎接近物理极限。为了实现光刻机的高速、大行程、自由度纳米级精密运动,除了合理的运动结构和精密检测技术外,关键在于数字控制,核心在于数字补偿。经过补偿控制,100纳米光刻机工作台在国内已成功开发,实现了高速、高清高端设备的技术要求。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周济表示:“基于数字技术,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推动的产业模式创新也将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生产服务业将全面快速发展,大中型企业正走向“产品+服务”的模式,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和服务提供商转变。与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带来的产品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进步相对应,企业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经营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事实上,一些西方学者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是从工业模型的角度来考虑的。他们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形成多品种、小批量和定制化的新生产模式。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都被公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因此,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机械产品全面应用数控技术并实现一定程度智能化的目标,必须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展组织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成果的工程产业化。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周济说:“我相信,通过充分发挥中国体制的优势,以精英为重点,我们将实施有组织的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以数字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进行集成创新,最终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制造业数字智能创新联盟。”中国数字化智能制造业的目标必将实现。”

“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数字化+智能化”重构制造业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45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