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突围 产业亟待智慧升
劳动力短缺/招聘工人困难、制造业回归欧美,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崛起,最近充斥了我们的耳朵,这在2013年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劳动力短缺/招聘困难、制造业回归欧美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兴起,这些关键词最近充斥了我们的耳朵,并在2013年初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
自2011年以来,中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根据公开数据,2013年,武汉的工人人数首次超过10万,而广东的工人人数高达120万。河南某企业无法招聘月薪5000元的软件工程师,安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个人难找”的局面。

另一方面,在美国于2010年8月签署了《制造业促进法》之后,一些《财富》500强企业,如英特尔、通用电气和福特,可能会将生产岗位迁回美国,并宣布未来几年的巨额本地投资计划,显示出资本回流美国的迹象。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2013年将面临严峻挑战。此时此刻,我们最需要的是聆听行业导师的教诲,用我们的力量、智慧、勇气和责任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为此,@物联网智库与@研华科技携手,邀请@研华科技总经理何春生、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思伟、协会副秘书长徐永硕进行了重要对话。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体会得更深,飞得更高。
q1:最近中国制造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有利也有弊,比如劳动力短缺,难以保持成本优势,以及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教师认为导致这些表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Boswell:我在协会的工作经历促使我不断与行业沟通,所以我也了解了相关情况,可能不是特别全面。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当中国还是制造业的核心时,它没有完成产业升级。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管理方面没有突破,但市场是靠廉价劳动力获得的,利润率极低。
但我们不必悲观,因为中国还有机会。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优于欧美,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制造业具有聚集优势,许多产品的原材料仍需从中国购买,因此回流速度不会那么快。
中国希望抓住机遇,尽快提升产业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管理水平。
#page#
@何春生钱尼:回顾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崛起,我认为转折点应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开始。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意识到消费大量廉价产品的后果,因此一些“去全球化”思潮在2008年开始出现,而这个拐点的出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挑战。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大增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中国发展制造业的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
另一个挑战是附加值。白老师刚才提到,如果中国一直在为别人做婚纱,像苹果、ibm、惠普这样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最终的产品不是在中国消费,而是运到世界各地消费,那么中国只是起到了劳务输出的作用。
如果只是简单的承包,制造业最终将流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方,如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甚至印度、巴西和墨西哥,这些国家很可能会取代中国成为代工制造大国。因此,我认为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目标应该是考虑如何改善整体的工业环境或行业长远发展,而不应该停留在帮助别人代工做婚纱的阶段。

第二季度:面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我们该怎么办?
@何春生钱尼:中国政府对整个经济有很好的控制,尤其是在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或军事工业方面。下一步应该集中在如何提高整个行业的附加值。我认为自动化只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或产品质量要求的问题,但它一直没有与国家产业政策挂钩,直到我看到政府提出了物联网这样的大政策,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物联网的总体战略思路。所以我对整个物联网持乐观态度,当然物联网也将与未来的制造业相关。

@ Boswell:我认为国家政策的调整对我们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尤其是刚才提到的物联网。国家从大政方针上给我们定了一个方向,这样我们的企业就能做得更好。
#page#
除了政府在我们行业的政策外,更多的企业,特别是我们的生产企业和在第一线进行工业控制的企业,也负有责任。企业应该给政府提建议,或者企业家应该有发言权,这会影响政府的决策。
在产业升级方面,企业解决方案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厂的生产率,这也是对中国目前低端制造业的一种改进。与过去相比,我认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
@何春生钱尼:谈到如何提高质量,我认为一方面,最终用户有必要加强对制造商的要求。我们的消费者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看待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允许大量的好产品进入中国将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我认为这是要求产品质量的最好方法。从设计、到制造、到消费、到服务,整个生命周期都与质量密切相关。

q3:智能制造或智能产业能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
@何春生钱尼:目前,大量的工业自动化已经转向pc和ipc作为处理器。Plc当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30年里,个人电脑行业创造了许多系统集成商。然而,我们最近观察到,许多系统集成商由于其不可复制性而停留在相对较小的规模上,因此没有办法复制,也没有办法成长。我该怎么办?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软件和应用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你可以看到appstore上有近80,000个应用程序,android上有数万个,但不幸的是,这些应用程序只停留在数据、信息和数据中,与物理对象没有太多联系。
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将传统的si与新一代的app软件相结合,可以刺激一个新的行业,称为solutionreadyplatform-srp行业,即将传统的si行业与新一代的软件整合成一个新的可再生的商业模式-srp商业模式,这将在各行各业产生从质的变化到量的变化的效果。我认为物联网在推动智能制造和智能产业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我最近的想法。

@嵌入式物联网:春生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当我在2008年咨询海尔时,我预测如果应用能够承载企业级应用,它将会有更大的价值,这会给应用服务提供商带来好处。
#page#
物联网不是技术创新,而是技术融合。在这种融合的基础上,更需要的是跨境人才。传统行业的人应该有互联网思维和it思维。It人员需要知道什么是工业。2006年,任先生提出了泛it的概念。it覆盖面太广,在传统行业有许多it工作要做。他对传统产业的it持乐观态度。

我对物联网比较乐观的原因之一是,传统it的信息不能整合,价值分散,不能形成协同,所以不能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智能。当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信息可以在一个平台上收集,数据挖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这将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大的价值。物联网集自动化和信息化于一体,集企业管理和自动控制于一体,给制造业带来机遇。

@博斯韦尔:我们应该总结一下。从智能产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它与产业结合时实际上是最有基础的。今天,我读了新闻,告诉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专家,智慧城市充满了虚拟的火焰。目前,我们的物联网虽然国家有大的规划,但仍需要在方向上做一些调整。我们不应该关注智慧城市。有很多东西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我认为方向需要调整。我们应该在哪里调整它?我认为应该是在传统行业或智能行业,而春生提出的想法将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物联网不是一个新兴产业,而是技术集成的应用。政府应加大对传统制造业升级的支持力度,这是中国产业升级和解决粗放型制造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物联网对物理产业和产业升级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互联网,因为传统产业是用在传统产业中的,所以要注意提高物理产业的效率。

接下来,老师们讨论的话题是:[/s2/]
越来越多的网民意识到植根于传统产业的物联网最具生命力。从实施层面来看,应该具体做些什么?
物联网的发展阶段是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部署物联网,如ibm、ge、cisco…...研华科技如何回应?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上一篇:未来工厂将更多工作交给机器
下一篇:制造业信息化安全部署三步走
标题:中国制造业突围 产业亟待智慧升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3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