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加速机器人产业化
目前,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自动化研究所正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方向和体制机制创新。自动化研究所计划了两个核心方向:一个是类似人脑的工程研究,它模拟人脑的神经元系统,以机器人的自主认知能力为中心。“人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令人惊讶的是,人类视觉系统是如何接收外界的信号,然后大脑做出相应的反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王表示,作为一所智能化的自动化研究所,将围绕自动化研究所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为研究所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组织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全院当前和未来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率先行动”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科学院的亲切关怀、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对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王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基于智能的自动化研究所,将围绕自动化研究所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为研究所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实施‘率先行动’的关键是形成独特的研究方向和优势,并拥有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技术。”王说:“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脑规划和类脑智能研究为自动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我院正在继续深化类脑工程规划,探索高智能、拟人化的智能机器人,为我院的未来发展服务。”

智能研究所
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已经成为自动化研究所“135”计划和“第一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智能机器人研究的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年来一直在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控制领域研究继续实施的基础理论,并进行高科技开发。“从理论研究到关键技术突破,自动化正在大力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杨告诉《中国科学》杂志。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中国最早的国家自动化研究机构。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之初,就开启了中国控制科学的大门,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动化研究所在中国开创了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的新领域。

“依托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在智能机器人系统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上有着深厚的积累。我们逐步培育、发展并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优势互补、合作默契、成果突出的研究团队。从目前整个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内容来看,整个研究所的工作都与智能机器人有关。”杨对说道。

目前,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自动化研究所正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方向和体制机制创新。自动化研究所计划了两个核心方向:一个是类似人脑的工程研究,它模拟人脑的神经元系统,以机器人的自主认知能力为中心。“人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令人惊讶的是,人类视觉系统是如何接收外界的信号,然后大脑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个过程有足够的了解,我们就可以把它应用到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去,以提高人工智能的水平。”杨对说道。

另一个总的方向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未来,自动化研究所的机器人研究将更加注重“智能”,将人脑模拟系统、类脑计算和机器人平台与仿人运动深度无缝融合,使智能机器人能够在认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推理和决策能力、肢体运动等多方面接近真人,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聚焦智能机器人
近年来,人们经常认为中国科技界和中国机器人研究的发展速度太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此,杨认为,科学研究需要积累,技术创新需要过程。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也很快。“应该说,目前中国的科技界正在一步一步向前发展,已经有了从跟踪到赶超的基础。”

例如,他说,近年来,自动化研究所的许多研究人员被邀请担任国际期刊的编辑,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神经网络交易的主编刘德荣和ieee智能系统的主编王飞跃,充分显示了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还有谭铁牛院士。2013年,他担任国际模式识别协会第一副主席。最近,他被选为皇家工程学院的外国院士。皇家工程学院评价了谭铁牛的工作,称他为模式识别领域的顶尖国际学者。”杨认为,在机器人理论研究方面,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水平并不比外国差,甚至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以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我院下设多个工程技术中心,与企业合作,负责机器人技术改造。例如,我们的下肢康复机器人采用集成式肌电信号采集和电刺激装置,已完成30多项患者康复训练临床测试,有望投放市场。”杨对说道。

虽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机器人本体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独到的成就,但杨也认为,将机器人的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来开发和拓展机器人产业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两者并不是“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一起”。
“应该说,以前的基础研究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原创性的创新和强调应用,生产的机器人产品可能是低水平的。当然,在“十二五”、“十三五”和“第一行动”规划中,智能机器人及其产业化是我院的重点任务。”杨对说道。

促进工业化进程
“应该说,虽然智能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看好,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业。”杨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强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化,使机器人研究能够在国计民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围绕这个目标,自动化研究所正在加紧布局。2014年6月,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天津市东丽区政府签约。研究院主要由“一所一企一园一居”组成,即天津市先进技术研究院、天津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市先进技术产业园和人才公寓。杨介绍说,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将努力以信息化和自动化为战略方向,开展国际先进智能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针对国家重大任务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需求,开展创新解决方案和产品研发。

9月,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与智能设备创新研究所(洛阳)项目签约仪式在洛阳举行。根据规划,该研究所将隶属于创新研究院、洛阳中科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机器人与智能设备产业园、精密传感与先进控制仿真实验平台。
“本研究所主要致力于推动智能设备产业发展,推动传统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杨说,天津和洛阳的工业科研院所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我希望在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工业研究所的成立也将促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人才培养。每年,学院都有数百名博士生毕业,他们都是宝贵的年轻人才。然而,由于北京总部的吸收能力有限,一些优秀的人才无法留在那里工作。经过在天津和洛阳的布局,王希望这些年轻人将来能被允许到工业研究院工作,从而达到通过工业研究院扩大研究队伍的目的。“年轻的博士生有很强的研究能力,但他们与行业的结合不够,所以他们去基层锻炼也是一种进步。”

根据计划,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设立的两个工业研究所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当地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我们要立足本地,努力真正带动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杨对说道。
”在“率先行动”的实施过程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切实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是未来研究所的优先事项。”王最后强调。
上一篇:自动化弥补用工缺口 企业抢抓机
标题:“率先”加速机器人产业化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20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