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努力实现节能降耗的新突破

努力实现节能降耗的新突破

当前栏目:新闻|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20-09-15 09:48:02|阅读:

亲爱的专家、学者和代表们:大家早上好!

去年,中国电机工程学院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了首届工业企业节能技术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届工业企业节能技术研讨会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工程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特别是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资源司的同志和有关行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表示感谢。同时,我要对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中捷蓝天投资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出版社《电力设备》杂志及相关节能技术开发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正在推进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紧迫性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工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节能减排”这两个具有约束力的指标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标,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这里,我主要谈四点意见:
首先,如何理解节能降耗的现状?
在我看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2010年节能降耗目标的极端严重性,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
目前,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不仅2006年,国家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目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1.21吨标准煤,同比仅下降1.23%,没有达到4%的计划下降目标,加重了未来四年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今年一季度,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降,钢铁、电解铝、水泥、石油加工、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增速加快。一季度能源产出弹性系数和电力弹性系数回升,电力弹性系数接近1.5。截至5月底,这些行业的增速仍然很高,分析表明,经济增长的突变并没有导致用电量增速明显加快。原因如下: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由于国内和国际需求,许多产品日益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第二,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第三,能源价格仍然较低,这使得高耗能产品的加速生产缺乏约束。然而,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在未来仍将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对节能降耗形成巨大障碍。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
首先,从去年开始,中央领导就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两个具有约束力的目标是一个不能改变的重大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在4月27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电视会议上,要求狠抓落实,指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关键”。4月29日,曾培炎副总理在湖南视察时强调,“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决不动摇,各地任务一定要落到实处。”第二,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国务院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各省、市、地方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和领导机构,由最高行政机关领导。节能减排责任制已经形成,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三,国务院颁布了《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使节能减排工作有了具体、规范的要求。
第四,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彰显,落后产能淘汰,关停高污染、高能耗小冶金、小化肥、小火电的力度加大,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现有资产技术改造加快,一批能耗指标先进的大型项目正在建设中。
第五,鼓励节能减排产品生产和应用以及新技术研发的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这些都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形势严峻,但只要我们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坚持不懈,到2010年实现具有约束力的目标是有可能的。如果这些措施无效,就很难实现既定目标。
二.工业企业在节能降耗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潜力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六大产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产业。据统计,“十五”期间,中央企业在这些领域的产出能耗或产出能耗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化学工业是一次能源和电力的大消费者,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0%,占全国电力消费的8.8%。“十五”期间,能源消耗从8.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5.9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3.3%,年均下降6.66%。主要用电产品单位产量电耗也有所下降,隔膜烧碱由2500千瓦时/吨下降到2440千瓦时/吨,下降1.35%,黄磷电耗由15200千瓦时/吨下降到14700千瓦时/吨,下降3.29%。另一个例子是,自第十个五年计划以来,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电力行业是清洁能源、转换和生产的大消费者,也是一次能源的消耗者。消费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2%。“十五”期间,全国供电煤耗由392克/千瓦时下降到370克/千瓦时,下降5.6%,年均下降1.12%,即4克/千瓦时;全国电网线损率从7.81%下降到7.21%,年均下降1.54%。2006年,供电煤耗下降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08%;电网线损率下降0.1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8%。
工业领域的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的贡献率还不够大,节能降耗的潜力还很大。从目前我国节能降耗的总体情况来看,存在几大问题,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下降。
(1)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的比例在2005年为47.5%,在2006年上升到48.7%。其中,重工业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达到69.5%,比2000年增长7个百分点。因此,从2003年开始,能源弹性系数开始大于1,2004年达到1.6,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大于经济增长的局面。
(2)粗放型经济增长、高工业和低生产率集中
中国基本上仍属于粗放型生产,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经济对能源、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消耗更多的原材料,这也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更严重的压力。同时,工业集中度低。2005年,火电总装机容量为3.9亿千瓦,但平均单机容量仅为6.8万千瓦,这是大量小机组存在的结果;在钢铁行业,前15名企业的钢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45%,而韩国浦项钢铁厂的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5%,而日本前5名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5%。
(3)高能耗生产模式尚未退出
电力行业10万千瓦及以下小型火力发电厂总容量超过1亿千瓦,占火电的30%;高能耗、高污染、工业设备差的钢铁企业落后产能约占总产能的30%;其他行业,如水泥行业,高达55%。这些落后生产能力的存在导致该行业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
上述问题恰恰表明工业领域的节能空仍然很大。在电力方面,如果关停5000万千瓦及10万千瓦以下的小型火电机组,代之以新型高效燃煤机组,优化发电领域的产业结构,可节约5000多万吨标准煤,我国火电供应用煤量将下降15克/千瓦时左右。如果将使用20多年的3800万千伏安s7及以下变压器改造成s11型变压器或非晶合金变压器,可降低功率损耗45亿kWh,线损率可降低0.18个百分点。
第三,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加强节能指标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重要保证;加强检查和执法是关键。
从1995年到2005年,中国部分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数据显示,技术因素在能源消耗的变化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任何行业或企业的能耗指标都在不断提高。蒸汽机时代的能耗指数永远赶不上电气时代的能耗指数。以发电领域为例:中温中压机组(5万千瓦以下)供电煤耗约为450 ~ 500克/千瓦时;高温高压机组(10万千瓦以下)约为400 ~ 430克/千瓦时;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的煤耗为330 ~ 340克/千瓦时。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机组约310~320克/千瓦时,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约290~300克/千瓦时。没有蒸汽参数的改善和技术升级,供电煤耗的降低是有限的。同样,电网的损耗也是一样的。因此,采用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是节能降耗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自去年节能技术研讨会以来,推广应用高压变频调速系统、非晶合金变压器、单相配电变压器、节能灯等节能产品的效果不断扩大,这也是一个明显的证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资产,在增量资产建设中扩大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从单一节能技术的应用转向系统化技术应用,从而改变行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应该是短期内最有效的节能措施。当然,总体而言,调整一、二、三类产业格局,加快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
加强节能节电工作管理,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节能考核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结果,鼓励先进,鼓励落后,形成正常机制,发挥技术因素的更大作用,是节能节电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在考核体系中,建立和完善以节能减排为重要内容(作为一票否决的因素)的干部考核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将尽快出台,使节能降耗纳入法律规范的轨道,加强执法检查是取得实效的关键。
这些年来,这些作品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客观上很难恢复和重建这三个系统。但是,在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他们在建设中发挥了作用。我认为没有这三个体系的建设,技术因素和管理措施很难长期发挥最大作用。同时,科学评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可以减少许多形象工程和浮华工程的建设。第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衡量我们是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标志是我们的工作是否真正转变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观轨道上来。目前,我的理解是好的是确保2010年减少消耗和排放的控制目标完成,这样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才能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与自然和谐。“好与快”和“快与好”只是四个词的顺序变化,但有本质的区别。“又快又好”就是先保证快,并在快的前提下尽量做得更好。本质是保证快,争取好;“又好又快”是在保证好的前提下能多快完成,其实质是保持好,争取快。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把思想统一到对“好与快”的认识上来,抓住机遇实施,为实现2010年节能降耗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举办第二届工业企业节能技术研讨会的目的,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交流讨论和经验,在“又好又快”的思想指导下,推动节能工程实践,激发工业企业同志更强的节能减排热情,推动节能减排取得更大进展。
谢谢!

努力实现节能降耗的新突破

来源:电力设备摘录

2007年7月3日


上一篇:波士电子:RS

下一篇:机械安全的情况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努力实现节能降耗的新突破    地址:http://www.zgshouguang.cn/article/1747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