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要超5万亿 装
本篇文章3335字,读完约8分钟
到2025年,体育产业的规模将超过5万亿。装备制造业占很大比重...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一是规模小。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1.9万亿,同期工业增加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要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至少要占4%。
“中国有近14亿人口,2016年售出3亿双运动鞋;美国有近3亿人口,但它已经卖出了3亿双运动鞋。中国体育市场潜力巨大。”1月13日,在厦门举行的全国体育产业大会上,安踏董事会主席丁世忠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
3亿人去了冰雪之地,马拉松比赛被吹走了...从投资和消费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正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一个窗口。从宏观角度看,体育产业有望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体育产业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了解体育产业的数据,产业扶持政策也已深入出台;民间资本聚焦体育,体育创业融资如火如荼。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着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瓶颈。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认为,市场参与者的活跃程度是衡量体育产业是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要向全社会发出信号,支持企业家发展体育企业,支持转型企业发展体育产业,支持双重创新企业发展体育产业。
需要两位数的增长率
体育产业受到政府、企业和资本界的青睐。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11部委联合发布了《马拉松产业发展规划》、《自行车产业发展规划》、《击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从2018年到2020年,中国马拉松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自行车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中国击剑参赛人数将达到20万人。
中国的各种运动迅速爆发,如马拉松、自行车等。,以及比赛和参与者的数量,也迅速增加。以马拉松为例,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2018年的马拉松赛事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大幅增加,并将由多个部委联合发布,这也将有利于动员更多力量推动马拉松运动的发展。
会上,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数据。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9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11.1%;同期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
与会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2014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6号文件》)出台后,全国体育产业开始作为一个重要产业单独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体系。南方某省将定期发布2018年体育产业数据统计季报,当地政府正在建立体育产业数据动态监控机制,充分体现政府对体育产业的重视。
46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海燕表示,只要2013年至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2021年至2025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46号文件提出的体育产业5万亿元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官方渠道了解到,地方各级体育部门在过去两年中也对体育产业数据进行了全面调查。自2014年以来,地方和中央政府都开始重视体育产业,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类别。2017年和2018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年度体育产业数据公报。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在谈到体育产业时表示,发展体育产业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产业可以整合第一生产、第二生产和第三生产,带动其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体育产业具有发酵效应,因此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体育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动力。
工业发展中的四大问题
体育大国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强国。
赵勇表示,体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势头强劲,但中国与体育强国的差距明显。体育产业发展存在问题。首先,2016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为1.9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要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的比重至少要达到4%。
数据显示,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2016年增长0.2个百分点。然而,在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而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成为美国十大产业之一。
赵勇还提到,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不佳,装备制造业比重过大,体育服务业比重过小。
2016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全国体育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44.2%。体育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5.0%。据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美国体育服务业的增加值约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80%。
赵勇提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省份没有体育产业规模大的县级市,发展极不平衡;第四,工业经济效益低。以体育器材企业为例,缺乏品牌,微笑曲线的两端基本不在中国企业手中。
在黄海燕看来,中国体育产业规模不够大有很多原因。一是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够高,体育消费更集中在大城市;其次,全社会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够,体育消费文化尚未完全形成。东方传统体育文化注重养生和静美,而西方体育文化则强调竞争,鼓励极限运动。许多竞技休闲运动,包括马拉松、越野和冰雪运动,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对于体育器材制造业的高比重,各方观点不一。一些专家还说,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设备比重高是正常的。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水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访问了福建的Xtep和361度。两家企业都有R&D实验室,企业里的人都在用科技意识积极推广他们的产品。当被问及研发支出时,当地企业人士直言不讳地表示,近几年一直在持续改善,但与耐克(nike)和阿迪(Adi)等国际品牌相比,仍存在较大的投资缺口。
激活市场实体
市场潜力和明显的瓶颈使政府和企业看到了工业机会。
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国,但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时,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会受到冲击,而中国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近8000美元。
在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赵勇用了近一个小时的发言解释了如何发展中国体育产业。他强调的核心点是,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两个驱动力,一个是政府驱动力,另一个是市场驱动力。目前,市场力量仍然薄弱,市场资源配置不充分。
赵勇说过,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培养顶级企业家和顶级体育大企业,很多企业都有潜力,所以他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支持发展上,并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让政策成为企业家和企业家的环境和定心丸。
46号文件出台已经三年了,在此期间,相继出台了马拉松、冰雪运动、自行车等专项发展引导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总的政策思路是激活体育市场,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主体参与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在鼓励和激活体育市场投资的同时,政府也在利用这一形势。国家体育总局与中国工商银行(7.250%、0.13%、1.83%)等四大银行及相关金融单位签署了体育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上述四家商业银行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8000亿元的信贷额度。
以马拉松比赛为例。在过去的三年里,马拉松赛事爆发,出现了大量的赛事服务初创企业,民间比赛如火如荼。
一位从媒体向服务事件转型的企业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事件的增多与46号文件中“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商业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举办事件”的政策有很大关系。未来,他希望进一步简化行政管理,分散权力。政府如何引导赛事的标准化和发展需要智慧。
在体育投资方面,根据懒熊体育的统计,从2016年1月至12月,中国有242项与创业相关的体育产业投资,投融资199亿元;2017年1月至12月中旬,国内体育领域的投融资案例约有180个,融资总额近90亿元。
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体育投资更加理性,体育产业依然引人注目,创业公司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h/
上一篇:如何通过供应链拯救制造业?
下一篇:直击达沃斯 达沃斯大佬们都说了
标题: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要超5万亿 装 地址:http://www.mingkongzdh.com/article/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