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当前栏目:新闻|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20-08-19 09:34:02|阅读:

本篇文章1184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廊坊开发区莱格光电仪器公司生产的四个激光光栅远程安全线位移传感器及其测量系统已交付给相关地震监测部门,用于监测“大地脉动”。据了解,这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个纳米级位移传感器,也是研究地震科学急需的核心关键仪器。

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探索地震发生规律,实现准确的地震预报,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难题。众所周知,太阳、月亮和月亮中天体的引力变化会引起地球形状的规律性变化,地球的形状非常小,被称为地球的“脉搏”或“心电图”。如果人的脉搏异常,则表示人体可能有病变,如果“地脉”异常,则表示地震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地球脉动”观测是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

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观测“地球脉冲”需要极其灵敏的仪器,因为地球的脉冲非常微弱,而一个异常的脉冲可能只有几微米甚至几纳米。正是这些微米的异常脉冲可能导致人类灾难。

中国地震观测学术委员会地震学会委员迟顺亮介绍说,2006年以来,我国已布设了40个“地球脉动”观测点,观测工具是经典的惯性摆地震仪,它能感知50微米的跳动,但对“地球脉动”较弱的异常跳动无能为力。因此,2007年7月,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发现四川汶川附近的“地球脉动”异常,需要特别关注和加强监测。然而,在有关专家进一步努力加强监测的同时,一场大地震发生了。

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汶川地震后,专家开始寻找制造商来开发更灵敏的仪器。在此背景下,廊坊开发区莱格光电公司研制的光栅位移传感器引起了地震学家的关注。光栅位移传感器和经典惯性摆地震仪是两种原理完全不同的仪器,在测量物体的位置运动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它们与激光技术进一步结合,它们的灵敏度将会进一步大大提高。

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去年年初,相关地震部门与理雅各光电仪器公司签署了开发新一代位移传感器的协议,理雅各光电仪器公司立即启动了产品开发。莱格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是原北京市直属国有北京超细工程学院改制后,于2001年在廊坊开发区注册的股份制公司。是中国仪器精密机械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委员会的理事单位。它是中国唯一能开发钢带光栅传感器的制造商,但世界上只有三家企业能开发这种仪器。

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近日,莱格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兴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开发的第一批四个样品已经交付使用。产品实现了激光发射、光导传输和光栅测量。经过测试,灵敏度达到0.05纳米,这意味着它的灵敏度比原来只有50微米的地震测量传感器高10万倍。此外,该仪器的信号传输还实现了抗干扰和远距离传输,并在地下600米深度进行精确测量。

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徐兴智告诉记者,如果这种仪器在地震预报中被证明是成功有效的,并能得到推广,那么每个大城市都可能需要很多观测点,其带来的市场需求可能达到几千亿,而全球市场需求可能达到一万亿以上,激光光栅位移器的生产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战略性产业。

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据了解,莱格光电是我省授予的创新型试点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现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2项。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我国首次研制出纳米级位移传感器    地址:http://www.mingkongzdh.com/article/376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