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为网民提供全面的工业自动化资讯、自动化商务信息。

自动化 > 新闻 > 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当前栏目:新闻|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20-09-16 06:58:02|阅读:

本篇文章4696字,读完约12分钟

在一年一度的变频器行业会议上,兴奋又回到了兴奋,但是尽情畅饮美酒的老朋友却越来越少了。
“毫不夸张地说,每天都会有一家变频器企业诞生,每天都会有一家变频器企业倒闭。”大陆希望集团总裁、成都希望蓝森变频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一针见血。
即使是近年来不断参加中国逆变器行业年会的陈斌,在拥挤的会场中也很少见到几个熟悉的面孔。随着变频器市场份额的上升和下降,变频器企业就像跑腿一样。企业还是很难长期维持,更别说人了?
“即使你遇到几个老朋友,你也会从他们名片上的重大变化中注意到,他又换了雇主,因为他原来的企业已经倒闭了。”陈斌用轻松的语气说道。据推测,他已经习惯于目睹近年来中国逆变器行业的“奇怪”现状。
2006年4月,蓝森被中国自动化学会授予“2005年国内变频器第一品牌”。据说,行业内几乎没有人质疑蓝森排名第一的决定,一些专家甚至认为,短短十几年就跃升为国内第一品牌的蓝森,是中国逆变器行业的传奇。然而,许多企业在谁应该屈居第二的问题上,都是面红耳赤。我不知道当时雄心勃勃的陈斌内心是否有些孤独。

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那些被遗忘的机动部队

在中国变频器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匆匆过客”。
一些企业高管开玩笑说:“如果你想修理某人,你可以试着给他做一个变频器。”
被称为“现代工业维生素”的变频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在主要工业化国家广泛使用。由于它不仅能节约能源,还能提高工艺和自动化水平,中国六部委积极推广使用。1993年,中国有100多家变频器制造企业,形成了变频器行业的第一次高潮,但这些企业很少幸存下来。
许多人将这些企业的消亡归咎于缺乏核心技术,但事实上,为什么像华为这样的一些成熟企业被迫完全“出售”整个逆变器部分?
陈斌认为,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质量。它还需要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的支持。起初,华为被迫出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缺乏成本控制。他还指出,造血功能差也是集体的共同问题。
由于变频器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外国产品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部分,处于垄断状态。此前,外国公司甚至为变频器开出了过高的价格。
当时业界有一句话,普通变频器相当于桑塔纳,高压变频器相当于奔驰。昂贵的产品价格无疑增加了中国企业变频器的使用成本,也限制了变频技术在中国的普及。
为了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国内变频器的研发和生产正在不断发展。低廉的产品价格极大地促进了变频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使中国企业享受到高科技成果带来的好处。1996年,中国只有50家逆变器制造商。到2006年,仅在媒体上做广告的逆变器企业就有300多家,但整个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25%。国内大多数变频器制造商没有自行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基本上依靠组装和生产;国内变频器基本上是针对低端应用市场。由于缺乏技术含量,他们主要依靠低价竞争;国内的变频器生产厂家五花八门,一些厂家使用劣质或二手设备,以次充好,影响了国内变频器的声誉;在国外品牌的围攻下,国内变频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但就整体情况而言,中国变频器市场潜力巨大,国家已将电机系统节能列为“十一五”期间十大节能项目之一。目前,我国电机设备水平较低。如果对我国电机总装机容量的10%进行调速改造,年节能潜力将达到320亿~ 400亿千瓦时,相当于约200亿元的经济效益,约1400万吨相当于标准煤的节能效益,减少35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结合工艺改进采用变频技术带来的节能潜力,总节能潜力约为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全国每年节约三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据专家估计,中国变频器的市场潜力在1400-2000亿元之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逆变器市场一直保持着12% ~ 20%的高增长率,2003年达到近40%。据统计,到2005年,中国逆变器市场已经达到65亿元。未来5~8年,中国逆变器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国内变频器的相关配套行业还不是很发达,芯片等一些关键设备都是完全进口的,中国的变频器市场至少需要15年才能趋于成熟。
陈斌认为,随着变频器技术的逐渐成熟,国内制造商将会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但三年内不会超过30%。由于价格、技术和品牌的优势,欧美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太大变化,将保持在35%左右。日台变频器市场份额将略有下降,主要影响将来自蓝森、惠丰、康沃、立德华富等实力雄厚的本土领先厂商。

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持续流通

在每天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逆变器阵营中,蓝森的坚持更是弥足珍贵。
最早,“中国变频技术专家”是蓝森自己的口号,但现在大家都相信了。
据了解,成都希望蓝森变频器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由变频器制造公司命名和注册的企业。这个在工业发展中致力于国家变频事业,与国家变频产业同舟共济的企业,凭着勇气和坚韧,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对于蓝森变频,陈斌有很多要说的:坚持创新,拥有由数十项专利和专有技术组成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包括准超导技术和树形辐射器;与清华大学、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战略合作,在浙江大学设立百万“希望蓝森”奖学金;工程变频器sb80最早是在中国引进的。它拥有全国范围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以及业内最稳定、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正因为如此,蓝森在2002年实现了盈利,现在已经占据了中国5%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过去同样出色的其他企业会被外国企业低价收购,因为它们无法承受成本的痛苦,而蓝森却可以独善其身,与狼共舞?陈斌告诉记者,蓝森变频器是希望集团的全资公司。众所周知,希望集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民营企业之一,是中国经营多元化的超大型企业,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希望集团在发展中获得多项第一:中国500家最大民营企业第一名,中国民营科技和工业企业100强第一名,中国大陆民营制造企业100强第一名,中国饲料行业100强第一名。希望集团在“希望饲料”、“美丽火腿肠”、“如家国际酒店”和“新希望乳业”等多个行业创造了知名品牌,其中“美丽火腿肠”早在2004年就被评为中国名牌。
在母公司雄厚资本的支持下,蓝森一般能保证约3000台的库存,这使得蓝森的反应极快。然而,国外企业和许多国内企业普遍迫于成本压力,追求零库存,这显然使得他们的反应速度较慢。
蓝森的豪情在陈斌的岳父、蓝森母公司大陆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言尤为突出。作为“刘氏四兄弟”的领导人,刘永言以“务实”著称。他名片最显眼的部分标有三个简单的字:研究员。他曾以技术领袖的身份出现在大陆。仅刘永言一国就拥有许多技术专利,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大陆希望实现三个目标:不做任何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做投机性的事情,不做任何有短期回报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刘永言的豪情。热爱诗歌的刘永言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感叹风景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在记者采访蓝森的过程中,无论是在饭桌上,还是在参观企业的路上,刘永言都常常满怀激情地朗读他的诗,在场的人都被深深地感染了。

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此外,蓝森倡导独特的企业管理: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标准化和发展;营销和服务网络重叠。和蓝森的特殊服务,如:蓝森保姆;24小时响应,48小时到达;技术服务中心网络布局为全国二级城市及以下网点;蓝森技术服务工程师团队;蓝森优质服务;蓝森的增值服务……所有这些都赢得了蓝森的声誉。非凡的技术含金量使蓝森的价格比国内品牌高出10个百分点,但独特的管理使蓝森的成本比同行低得多。因此,一旦蓝森发动价格战,对许多企业来说显然是一场灾难。
但是陈斌说,蓝森从不蔑视价格战,蓝森更喜欢打“价值战”。他说,原则上,蓝森不会在2007年降价,但它可以提供增值服务。
据说国外同行和国内同行在向客户承诺时都习惯于说我们的服务永远不会比蓝森差。但是没有人敢夸口说他比蓝森好。
“业内谁敢说服务比蓝森好,他就会被视为疯子。”蓝森的员工说这话时很自信。
在经历了1993年的第一次高潮和2001年、2002年的第二次高潮后,陈斌大胆预测,中国逆变器行业将在2007年迎来第三次高潮,他认为这一良好时期将持续到2010年。
现在已经预见到新的发展机会,蓝森将为此做什么准备?陈斌表示,在未来的时间里,对于通用变频器,蓝森将打算节省成本;针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市场,我们努力提高精度。与此同时,蓝森将进一步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分工和模块化运作,酝酿出从中低压变频器向高端迈进的详细高端战略路线图。

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拒绝兼并和收购

在中国逆变器市场,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比为1: 3,也就是说,国内品牌占市场的25%,而国外品牌占75%,但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的国内品牌数量约占70%。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
目前,中国高压变频器的主导品牌是西门子、abb、东芝和三菱,而低压变频器的主导品牌是西门子、abb和三菱。虽然国内品牌如蓝森、立德华富、惠丰正在逐步成型,台资品牌如台达、康沃在mainland China发展良好,但与国外知名品牌如西门子、abb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项调查显示,国产变频器的总体满意度为68.29,比国外品牌低17个百分点。
威胁不止于此。外国公司的并购吞噬了中国本土的逆变器企业。2001年6月8日,艾默生收购了行业内实力雄厚的安盛电气(原华为电气);2004年8月28日,日本日立在成都收购东方凯奇;2005年11月3日,变频器行业的鼻祖丹麦丹佛斯收购了位于中国前五名的浙江李海变频器;最近,德国博世成功收购了位于中国前10名的康沃变频器;大陆航空一直在与国内三大公司汇丰进行并购谈判。
“如果羊想养肥,就必须让狼进来。”对此,陈斌非常冷静。此外,外国逆变器制造商已在中国设立工厂,以实现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并禁止国内逆变器。例如,北京的abb、天津和鞍山的丹佛斯、天津的西门子、苏州的施耐德、扬州的富士、江阴的三肯、辽阳的东芝、上海的安川和大连的三菱都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工厂。
事实上,自2002年以来,与蓝森就收购《财富》500强企业的谈判一直络绎不绝。然而,蓝森的态度极其强硬,陈斌每次都在公开场合旗帜鲜明地表示:“合作是可以的,并购是绝对不可能的。”
蓝森如此坚决地说不,难道他不怕愤怒的外国企业的联合集体压力吗?当记者提出这一疑问时,陈斌笑着说:“在中国的逆变器市场上,没有一个企业有最后的发言权,不可能团结起来反对一个企业。我们可以谈合作,但我们必须持有超过51%的股份。这是原则。”

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据陈斌介绍,蓝森其实早就与一些外国企业在技术合作和售后服务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有些开始了实质性合作。
“当你谈论市场时,你指的是中国市场,而当我们谈论市场时,我们指的是全球市场。”一位外国企业的高管曾经对陈斌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多少刺激了蓝森,加速了他的国际进军。
目前,蓝森正在积极申请中国名牌,努力把蓝森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和顶级品牌。用陈斌的话来说,蓝森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据报道,蓝森变频器的控制方式经历了v/f控制和矢量控制,目前已经朝着绿色矩阵变频器的方向发展,国际变频器行业也朝着规模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蓝森每年都在技术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它拥有数十项专利和专有技术。产品性能已达到并部分超过国外先进变频器技术水平,处于技术前沿;蓝森变频器已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南非等地。下一步计划是直接出口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此外,蓝森有意收购德国现有的成熟变频器品牌。目前,蓝森与德国的几家变频器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没有实质性地锁定某一家企业,但这对中国的变频器行业来说显然是一个惊喜![/size][/size]

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转载自《中国工业新闻》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自动化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文章,应在授权领域内应用,并注明来源为:“自动化网”。。

标题:森兰:中国变频产业的突围样本    地址:http://www.mingkongzdh.com/article/17897.html

相关推荐: